平肩弧足空首布
中国古代钱币
平肩弧足空首布,又称“方肩”指布币的两肩为平直状,弧足指布币下端呈圆弧状,所以叫“平肩弧足空首布”。
形制特征
平肩、裆部呈弧形(音穷)长,有穿孔,銎内一般留有寒。面文铸有干支数目天象、地名、事物阴阳五行方位吉语等。币材多为青铜。空首布是春秋战国时期仿制农业生产工具青铜铲而来的铸币。这种平肩弧足空首布主要行用于东周的王畿之地,大多铸有文字或符号。大型的特点为:空首、平肩、弧足、长銎、銎有孔,面背均有三直纹,长约8—10厘米、足宽4.6—5.3厘米、厚0.1—0.12 厘米、重约33.1—44克,多数重量在39克左右,钱文多为一字个别的有两字或四字,多半是地名。小型的特征形状与大型的相同,长约6.3—7.4厘米,足距3.7—4.3厘米,厚0.08—0.10厘米,重约18克左右,其文字已发现并著录的有:东周、安周、安臧、邵丘等十种。
来历
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周王畿铸币,流通于周、郑、卫、宋等地。前770年,周平王东迁洛邑后,王室势力日趋衰弱,各诸侯国相互兼并,打破了诸侯并列,王室独尊的局面。到后来,由于郑、晋、秦、楚等诸侯国的不断蚕食,王疆域仅剩下洛阳周围百里之地。强大的诸侯已不再定期朝觐交纳贡赋,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名存实亡,不得不依服强大诸侯国的支持。
春秋时期社会进入动荡,分化阶段,随着土地私有化的进程,自由民阶层在不断壮大,各诸侯国从自身利益出发,都十分重视通商,结果使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,金属铸币也开始大量流通,这时周王畿内的通货主要是以平肩弧足空首布为主。是品“少曲市南”四字平肩弧足空首布,属中型空首布,晚于早中期所铸的大型空首布,其铸行期大约在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。
据《国语·周语下》载:“景王二十一年(前524年),将铸大钱,单穆公曰:‘不可’。王弗听,卒铸大钱”。这里所谓大钱,有可能是指大型平肩弧足空首布,这说明当时已经有了形体较小的中型空首布。单穆公之所以反对铸大钱,主要是认为货币的作用在于“权轻重”,是用来衡准商品价值的低与高,而不是以实际金属重量而定;由于商品的价值有大小,货币单位也应当有大小,从而引伸出所谓“子母相权”的货币观。
是品“少曲市南”四字平肩弧足空首布,因目前存世较少,被视为先秦货币空首布系列中的珍稀品种。其形体明显小于周王畿早期所铸的大型空首布,且币面质薄粗糙;其銎内有红褐色泥质范芯,銎首有一个三角形凸块和不规则长穿孔;面背有三条垂直竖筋,面中线两侧铭有文字。少曲:古地名,在“今河南济源东北少水弯曲处”。少水即今沁河。
古文记载
云梦秦简《编年纪》:秦昭王“四十二年,攻少曲”。《史记·范睢蔡泽列传》:“秦昭王之四十二年,东伐韩少曲、高平、拔之”。按:少曲,韩地,见著于史料始自战国晚期,春秋时少曲地名尚无明载,于此相关之地,据《左传》僖公二十五年(前635年)载:“晋文公朝觐周襄王时,王将阳樊(今河南济源东南)、温(今河南温县西)、原(今河南济源北)、攒茅(今河南修武)四邑与之晋。阳樊与原两地先是不服,晋围之,后降服;晋文公迁原伯贯于冀,命赵衰为原大夫,狐溱为温大夫。由此知,少曲本为周地,春秋中期一度归晋,战国属韩。又有释其为“市南小化”,认为币文中的“市”,是商业贸易场所,当为“王城之市”。王城为周都城,在今洛阳西,时有由编为列伍的商贾组成的官市,除进行商贸活动外,也兼管铸钱,市东、南、西、北、中系列中型空首布,应为王城官市作坊所铸。
最新修订时间:2023-07-03 10:54
目录
概述
形制特征
来历
参考资料